[Freddy IPE Note]「中國改革開放的過去未來。」


新企畫:

每周閱讀
兩篇經濟學人的文章,
內容主要針對
政治經濟等
大環境的探討與分析。
這週我們先從
中國新接班人
習近平開始談起,
並回顧一下
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果我們要看
改革開放以降的中國發展,
大致上可以把它分成三個階段:


1.開啟成長:鄧小平的時代
開放對象為沿海地區的「經特」、「試點」,
推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固然收到效果,但也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產生了巨大的貧富差距,
事實上,天安門事件不只是單純的政治活動,
當時它背後同時結合了經濟資源分配不均的議題,
只不過今天全世界幾乎都將他解讀為爭取政治自由的事件。
刻意將天安門事件塑造為政治事件的最重要原因,
是鄧希望能繼續進行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並壓制殘存的毛派思想所致。
2.加速成長:江澤民、胡錦濤時代
江胡二人都是由鄧小平直接指定的接班人,
江澤民是在擔任上海市委書記時,
「妥善」處理天安門事件而嶄露頭角;
胡錦濤則是在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時,「果斷」處置內亂。
除了對於中共統治有功外,兩者的技術官僚背景、
且分別有治理一二線城市的經驗,都是鄧小平指定接班的原因,
也可以從這邊,
看到中國經濟改革「沿海>研江>內陸」的地理推進過程。
從政策精神來看,江澤民是負責將鄧小平的開放政策推到高峰,
胡錦濤則維持住高峰,然而到了中後期,
得回頭解決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三農、農民工、區域發展差異)
以及鎮壓越演越烈的地方獨立運動(新疆、西藏)

3.維持穩定:習近平時代(?)
胡錦濤這一兩年宣布將產業結構從出口轉內銷、
擴大內需、保增長(而非爆發增長)等經濟政策,
除了因應全球經濟不景氣、產業轉型(世界工廠轉世界市場)
背後的政治意涵也標誌著中國開始將焦點從全球擴張,
轉為先安定內部事務為主(可以從維穩費用看出來)
由於中共中央的世代交替,
已經從江澤民時代開始制度化,我們可以很肯定的說,
習近平上任後最重要的目標,
就是調整中國內需結構,並壓制內部的動亂做為主要施政方針,
在區域、全球的參與,將處於被動的姿態以回應情勢變遷。

l   接下來的觀察點:
1.         能否順利交接?能否馴服軍方?
2.         習近平對於台海事務「非常熟悉」:台海問題的解決?
3.         貧富差距問題的新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