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2的文章

[Freddy Living Note]「助人為快樂之本。」

圖片
Source: http://247freetips.com/wp-content/uploads/2010/11/word-cloud-mentoring.png 回 顧過去,自己一直是喜歡找前輩、長輩聊天的人, 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重要的人生態度,以及許多做人做事的眉眉角角, 我尤其喜歡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因為透過這種方式, 可以讓他們的閱歷,轉化成我「經驗庫」的一部分。

[Freddy Business Note]「慢慢慢想,多多閱歷。」

圖片
「我的讀書筆記,整理自天下雜誌493期」 最 近託姊姊買了 Daniel Kahneman 的新書 「快思慢想」 , 非常推薦大家去買一本回家看看, 不只是因為 Kahneman 是行為經濟學、 前景理論 ( 噢,外交決策分析 ) 的宗師, 也不只是這本書時在是翻譯得太好、 讓我一口氣把他看完,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所談的, 是「人的思考方式」, 並且用許多生活化的例子來驗證: 「慢想型的領導,才會有好的決策。」

[Freddy Business Note]「軸轉人生(1):What Is Pivot?」

圖片
Source : http://lisasuttora.com/wp-content/uploads/2012/05/best1.png 「精實創業」 是不少目前的網路創業家都看過的一本書, 中有提到很多不錯的觀念,匯集而成所謂的「精實創業法則」, 像是商業筆記 最早寫過的MVP 就是一個例子, 其他還包括「願景 - 策略 - 產品」金字塔、 BML 循環、 3 種成長引擎 ...... , 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軸轉 (Pivot) 」這個概念, 所以我想用 5 篇文章左右 的篇幅,來談談 Pivot ,除了自己整理思緒外, 也想和大家談談 Pivot 的「 3W1H 」 (What / When / Why / How Pivot ? ) , 中間會穿插一些商業界的組織管理故事, 有時是我個人或其他人的人生經驗。 在這一系列文章,希望大家會發現: Pivot 不只可以用在創業與商業,當個人發展碰到瓶頸時,也可以試著 Pivot 呢。 所 以「軸轉人生」的第一篇文章,就先來聊 「 What Is Pivot ?」

[Freddy Business Note]「商業直覺這件事情。」

圖片
雖 然我非常開心地答應要寫一篇關於「商業概念」或「商業直覺」的文章, 不過實際構思該怎麼呈現、表達我要的意思,卻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畢竟,我非常明白自己所學有限,實習、實務經驗也沒有如同儕般亮眼, 我不敢說我真的擁有什麼「商業概念」、「商業直覺」, 但假設真的有的話, 我想大部分來自於「商人家庭」和「跨域思考」這兩個要素:

[Freddy Business Note]「Blog3.0的時代。」

圖片
今 天下午和家徵在總圖前面巧遇,準備去東亞所辦的「中共十八大」座談會, 快步行走的過程中他聊起 「也想開一個部落格寫文章」 的事情, 不只是因為我正如此做,前一陣子 The Huffington Post 的資深編輯, Chris C. Anderson 來演講時, 也鼓勵政大學生可以先從累積自己部落格的專業開始 。 一方面很高興自己一直以來的做法有一些媒體人說法的支持, 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再次思考: 為什麼 Blog 又復活了呢 ?

[Freddy Business Note] 小品集#6:「第二次還會來,才是生意。」

圖片
今天看到 Tech Orange( 噢,科技新聞的果園 ) App 下載次數多,並不代表絕對成功 這篇文章, 心裡有些自己的看法,可以和大家分享: 「第二次還會來,才是生意。」

[Freddy Living Note]「當科技碰上文化批判。」

圖片
今 天早上看到 「科技發展使人們開始失去耐心」 這篇文章的時候, 無巧不巧,剛剛好完成「文化批判」課程的期中報告, 驚訝的發現,他們兩個都在談同一個內容: 「科技發展與社會的關聯及互動」

[Freddy Living Note]「從團體面試到生態系統。」

圖片
平 常大約兩三天就會發一次文, 最近因為在準備政大商學院的研究所甄試, 同時又猛烈地進入了期中考週, 時間壓縮下只能任由這塊文字的農場荒蕪數日。

[Freddy Business Note]「徵人啟事:和我們一起玩創新。」

圖片
如 果是定期關注「商業筆記」的朋友, 會發現頁面的右邊欄中多了個Facebook的框框 , 是的, 商業筆記也成立「專頁」了, 有興趣的請點我吧 。 除了利用臉書的平台發布「商業筆記」的文章外, 我有時也會貼一些政經時事新聞, 以一個「我是創業者」的角度來看這些事件,不僅增廣見聞、整理思考, 反覆練習成為一個商業創新者,用自身擁有的人文思維出發, 重新定義被科技領域領導已久的「創意、創業、創新」, 當然,最後也希望藉由擴散這種思維,對這個社會造成一點影響力, 背後也期盼台灣能變成「人人都可以是創新者的社會」。

[Freddy Business Note] 小品集#5「噢,你們都不懂我...」

圖片
首 先,給大家看看 hTC 和 Sam ,為之前推出的旗艦機種、所拍攝的兩支 CM , ( 感謝在巫立宇老師的國際企業管理課堂上,有學長先做過兩者的比較 : D) hTC One 自由落體還能拍照之王: Sam GaX S3 似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話 說今天細讀 挺 hTC  王雪紅:誰當老大難說 這篇報導, 其中有一句記者是這樣寫的:

[Freddy Business Note]「ReThinking: Top reasons why start-ups fail」

圖片
昨 天Inside翻譯了一篇 李開復博士發布的 〈 Top reasons why start-ups fail 〉 , 點出他認為新創公司失敗的幾個理由,非常有參考價值, 在這邊用我自己的理解和語言來和大家分享:

[Freddy Living Note]「這樣當然討人厭...但真如此?」

圖片
翻 開827期的今週刊, 除了封面故事外, 最吸引我的反而是 劉黎兒 女士的專欄 「這樣當然討人厭」 。 非常罕見的,用了強烈的字句刻畫日常生活中, 某些人「討人厭的說話」情形, 舉凡裝腔作勢的高談闊論、搶話題的自我中心、 不當好漢盡提當年勇、 幸災樂禍於他人當年的糗事、 言不及義的廢話連篇 ...... 等, 最後, 作者為這通篇陳述的話語下了個註解及結論: 「噁心」。

[Freddy Business Note]「F=m*A,噸位與加速度。」

圖片
昨 天組織管理課堂上, 管老師拋出了一個問題讓大家思考: 「日本相撲和美國相撲,哪個比較厲害?」 這個問題背後在談當今企業組織, 如何在劇烈變動環境下生存的重要因素, 在課堂中也聊到台灣目前的產業發展困境。 如 果一個企業、一個經濟體要強盛, 或許可以拿牛頓第二運動定律來思考: 考慮企業和經濟體的「加速度」以及「質量」。 加速度指的是將概念商品化的速度、 追蹤新時代潮流的靈活度、快速適應環境的彈性; 質量則指涉企業、以及經濟體的產值、 手中獲取的資源、或是取得資源的便利性; 只要其中一個要素相對於競爭對手是零, 那麼將會很難在變動環境中生存下去。 台 灣一直以來的優勢,在於將概念商品化的超快速度, 這也決定了目前我們在國際經濟體下扮演的角色。 但這個優勢,其實是歷史經驗、教育體系不斷累積的成果, 這有賴於高教與技職的平衡、大型與中小型企業的平衡。 只不過當其他質量更大、速度卻不亞於台灣的經濟體出現, 像是媒體最近一直在吵的韓國、部分新興國家等。 嗯,我們知道,該糟了! 行 文至此,突然覺得這個商業物理學架構, 和「精實創業」的精神頗為接近: 台灣這樣的小型開放經濟體,就跟新創企業一樣, 不是大企業的縮小版,而是如同一兩個禮拜前, IC 詹來學校演講所說的:新創企業是大企業的相反。 總體而言,台灣在國際市場中的「質量」不夠大, 必須要將「速度」提升到極致才有可能生存; 然而國內又面臨了大企業盤據及缺乏創新、 新創企業又無法順利出頭的環境, 加上教育體系中,不良的高等教育學生超額供給、 優秀的技職教育學生嚴重不足、基礎科學研究缺乏、 社會還不鼓勵跨領域人才發展 ...... 等, 這些都讓國內無法創造出一個可以順利「加速」的環境。 外 交一向是內政的延伸,同樣的, 國際經濟的定位,有賴於國內環境的養成, 對目前的台灣經濟來說, 只有將這裡的環境調整成「新創事業的樂園」、 積極拉拔新創企業、中小型企業,鼓勵大型企業創新, 不是給予資金,而是提供政策、教育、科學研究的支援, 更重要的是,讓這一股「加速」的力量, 是朝著「全世界」的方向前進,而不是停留在滿足國內的需求而已, 網路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