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dy Business Note]「創業家三問。」

Source:"INCIDENTAL COMICS"

幾個禮拜,有和幾個新創公司團隊接洽、聊天,
喝咖啡聊是非,談談他們的創業大小事。

這個過程中,發現每個團隊做的東西都很不一樣,
表現方式(電商、App、拍賣平台......)和主題(人際關係、商業、健康生活......)
兩個做排列組合,哇,有千千百百種。
儘管如此,還是可以發現一些共通點,可以區分經營狀況好的&壞的團隊。 
自己親自去和創辦人談、或是和他們用mail往來的經驗,
大致上都會問下面幾個基本問題,而問題答案的「清楚與否」,
似乎和創業家們團隊的經營狀況,有很密切的關係:

Q1:問題主張

"你們創這個業,是要解決「誰」的「甚麼問題」?還是覺得想要自己當老闆?"

地觀察狀況不錯的新創團隊,他們大多都可以用短短的一句話
來說明「我要解決消費者的___問題,
而且目前很多大公司做不到(或是他們太貴)」,
以及指出「我的顧客大概是___這一群,他們_______(特性側寫)」。

常出來創業的人們,對於解決「什麼問題」有很深度的認知,
但是對於「誰」則高下立判:例如有個工科出身的創業家,
他正在做的是小吃美食的行動App,他展示給我看他們軟體的流暢度,
功能有多強大、下載次數曾經衝到過很前面......等,
不過當我問他「你們在解決誰的問題」時,
他似乎有點不耐煩地跟我說:「所有會吃東西的人都是我們的顧客!」

噢。

Q2:脈絡背景

"你們為甚麼會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跟你們的專長有關嗎?"

著我會問更之前的東西:創業的初衷是甚麼?為甚麼有這個想法?
經營不錯的團隊,通常陣內有相關領域的專家or顧問來協助,
團隊,至少合夥人,都非常熟知,且熱愛他們正在從事的專案;
相反的,經營不善的團隊,有不少人回答「這是個利基!所以我們做下去」
純粹從行銷企管學教科書原封不動+口沫橫飛地介紹他們的定位。

記得Steve Blank所寫的「機器人」故事?你怎麼可能不熱愛你的工作,
然後還可以因此獲致成功、讓自己再創業的高度壓力下保持心情愉快?
當然,就算你有熱情,團隊僅憑熱血,而不考慮專長來「解決問題」也是不行的,
兩者之間有一個微妙的平衡、兼容並蓄。
其實創業就我的價值觀來講,正是一個找尋「志業」(Vocation)的具體展現。

Q3:衡量成效

"你們怎麼衡量解決問題的成效?有沒有具體的指標?"

談過程中,我會根據創業家們的回答內容來調整問題的深度,
例如還會問關於通路、關鍵資源、組織的創價活動......成本結構等細部問題,
不過最後一個我會問所有團隊的問題就是:對,大家都提出了價值主張,
但是貴公司會用哪一項「指標」來衡量自己解決問題的成效?
例如Dropbox會用上傳檔案的容量(還是數量)作為其衡量指標,
Facebook還有你家樓下那間小七,都有自己的成效衡量方法。

外我更注意的,不是創業家們把指標確認出來就好,
我還會試著問「你們怎麼把這些指標,轉換成創業所需要的資源?
每個組織都有自己最重要的資源,大部分是現金,
但其他包括人、資訊......等,都可以是組織的關鍵資源。

結而言,這三個問題可以幫助我了解創業家們興業的核心議題,
可以從「問題主張」明白他們對於其「所創之業」的掌握程度,
可以從「脈絡背景」了解他們是不是真的擅長做這件事?是不是擁有熱情?
最後,可以從「衡量成效」了解他們有沒有作為一位「商人」的自覺,
否則創業都只是燒燒大洋,浪費時間的「社團活動」。
作為一個新創公司,如果要克服組織剛成立的「脆弱性」,
上從創辦人,下至工讀生能清楚回答這三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然上面這些說法是我自己的觀察經驗,
跟真正在業界打滾多年的老手們比還天差地遠,
我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能越發增進對產業的了解,
希望大家都能給我一些意見~
---------------------------------------------------------------------------------
歡迎大家上「創創MBA研究群」,一起討論創新與創業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