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N]【社企與社創專題】「在社會創新中的領導學。」

直避免在 FBN 中直接討論「領導」的議題,

主要在於這個議題有點難處理,也因為會很容易導出「領導人就是一切」的謬論,
而忽略了一個企業成功,除了領導者因素外,也需要考量產業的結構與商業模式。

不過在討論社會創新與社會企業時,我們必須非常看重「領導」的角色,
因為這個領域和以利益為主要(甚至唯一)導向的商業創新,最大的不同,
在於它非常重視「理念是否能感染跟隨者、是否能點燃人們心中那股熱情」
因此必須要審慎看待「領導者」在社會企業的經營、在社會創新做功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五本關於「領導」的書籍,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http://goo.gl/XtyYrl,溫老師的著作,請勿做商業用途)
溫老師也曾經為這五本書寫過導讀、或是推薦序。

巧合的是,
由於老爸正在台灣神學院擔任教職,書架上就有許多關於領導的相關書籍,
包括這次要讀的《僕人》也在當中。這原因無他:在現代企業出現之前,
基督教就一直是最大的團體組織,而這個信仰團體的「領導者」就是耶穌基督。
兩千多年以來,基督教會就一直在歷史的演進中,不斷的在思考並實踐「領導」的課題,
我們在教會的歷史中,除了看到如彗星般閃耀的魅力型領導者,
也看到樸實無華、抵抗教會世俗化、但專心於打造教會根基的領導者。
有趣的是,後者的貢獻雖然不被大多數人記得,卻是當今基督教社會的基石。

這次閱讀的範圍中,發現老師兩次幫稻盛和夫先生的書寫序,
兩本書作成的時間不同,不過大致上以稻盛先生擔任日航董事長的時間點為劃分。

儘管面臨的產業、狀況、時空背景皆異於彼此,
但不變的是稻盛先生的「領導」風格:

有禪風的淡雅,也有似中國古代的士人風範。

用著這種看似簡單的方式,貫徹在京瓷、KDDI、日航的企業經營上,
在弱肉強食的商業競爭中,用清靜無為的行事風格走出一條特別的商道。

稻盛先生也是我非常景仰的企業家,其著作我幾乎都拜讀過一次。
因此除了老師推薦的這兩本之外,我也想起先前也看過稻盛先生的其他著作,
除了漫談人生哲學、闡釋經營理念之外,我也有機會閱讀他比較經營實務上的著作,
《稻盛和夫的實學:經營與會計》這本書,就談了許多他對於實務,
尤其是「會計」和「變形蟲組織」的實務看法。

從稻盛先生「哲學」和「實務」的論著中,
我發現他的基本理念、成功的重要因素,不只是表層看起來的「稻盛式經營」,
背後更深的原因,在於「經營哲學」與「經營實務」之間,
協調完美的「言行一致」:其所創辦、參與的企業,組織設計、會計、日常經營,
其實都和經營理念相互結合。這又讓我想到別的例子,像是Toyota強調「精實」,
就不只是「口號管理」而已,而是落實在工廠內,甚至落實在一般職員的辦公桌上,
最近甚至有一本書TOYOTA的收拾力》,就在談這件事情。

借用《好策略,壞策略》一書的作者 Rumelt 的觀點,
他認為「好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於「協調一致的行動」
而上述的頂尖日本企業,就是妥善地協調「理念策略行動」這三個元素。
但要如何協調使其一致呢?從這些老師推薦的書本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共通點,
就是「傾聽與溝通」,而這兩個行為,
正是歷史上諸多偉大、建立長久組織的領導者,他們的「基本功」。

個人認為,「傾聽與溝通」是領導者有別於管理者的地方。而商學院學生,
固然可以從書本知識中學習到「管理的知識與技術」,卻往往學不到「領導的真意」。

正如同老師在《領導的技術》一書的推薦序中所寫,
領導的學習過程中,情境(Context比內容(Content)更為重要
唯有在真實的環境(或是,如「經營與領導」這門課模擬出來的環境)中,
透過團隊的方式學習傾聽與溝通、學習「領導人」和「人領導」,
或許才是在制度中「學習領導」的方法。


「傾聽與溝通」的方式影響別人,而非以權勢逼迫之,
並將這些影響力內化到組織的日常運作,這或許才是「基業長青」的組織,
在百年千年後依然茁壯的原因,而我們從《世界真正首富:羅特希爾德家族》當中,
所看到的「家族企業」正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從近代、台灣的例子而言,
王品的戴董事長也曾經在雜誌上說過,「文化」才是企業的基石,
先不論王品是否真的依此而行,但至少他點出了像文化這種「領導」,
而非「管理技術」的議題,確實是企業期望「永續經營」的基本前提。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