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分析師:時窮節乃見的 SONY


管老師:「好學生和壞學生在同樣艱困的環境中,他們會有什麼不同的表現?」


這學期因為考慮經濟的因素,以旁聽的方式參與了幾門很有興趣的課程,
其中一門是許久不見的、管康彥老師「現代日本企業經營」的課程。
由於這門課沒有課本、指定的教材,新聞報導&老師腦中的案例是上課的內容,
所以每一周我們都得準備一些跟日本企業經營相關的文章,參與這門課。

而上週剛好有幾位同學,都分享了日本 SONY 的危機&變革的嘗試,

我們先是看到了 SONY 賴以為生的歐美、日本本國市場出現了衰退,
而過去可獨立存在的「產品」(手機、電視機......),因為新科技的出現,
使產品間的界限模糊、形成了一個個的「產品平台」(遊戲、行動裝置、影像),
以呼應消費者對於產品的需求,以提供消費者價值--而非強調產品性能,作為營運軸心。
因為有這樣的經營方針轉變,過去 SONY 發散的研發創新資源得以重新聚焦,
得以專心投入在遊戲、行動、影像這三個業務上,而 Bravia電視, VAIO電腦也因此被裁掉。
先不論 SONY 的做法是否正把自己的命脈給切掉,但它確實在落實其新的經營方針。


或許,我們過去太習慣為 VAIO 和 BRAVIA 的巧奪天工而歡呼,
而忽略掉 SONY 這間企業的價值。回顧 SONY 的企業發展歷程,
從電晶體收音機開始,它一直是全日本、甚至全世界技術最頂尖的創新公司,
這間公司就是有一種魔法,可以讓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從盒子裡跳出來,
Samsung 和很多公司,其實一直都是在 SONY 的背後追趕著、去學、去抄。

而當 SONY(或是 Apple)這種創新的領航者暫時跌倒(甚至消失),
這些追隨者也突然失去目標,不知所措:因為他們過去從來沒有當過領導者,
當業界領導者和追隨者的境界是不同的,那必須克服闖蕩未知的不安與恐懼。
去看看 Samsung 新產品越來越遲的發表時間、看看它產品的創新度,
一個僅依賴流程改善而生存的企業,遲早會被另一個更有效率的後進者幹掉。


如果說創新是科技業的關鍵存活因素,那麼 SONY 可能不太需要擔心這點。
相反的,SONY 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在於「如何去管理創新?」上。
SONY 的確很強調創新,但這也讓它過度分散的投入研發的資源,
讓產品線各自為政,無法服膺於企業整體的大方向、策略。

當 SONY 強盛時這麼做看似沒問題,然而隨著電子產品業越趨競爭,
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的今天,這種沒有聚焦的做法無異於浪費資源。
除了資源分散外,SONY 也掉入「科技大頭症」的陷阱裏面,
太超前的技術碰上不對的時機,一樣會面臨創新的失敗成果。

但我們可以看到 SONY 這個好公司,
在公司瀕臨倒閉的困境下,對於上面的問題作出了回應:
產品開發的變革、組織設計的變革,以及藉此重新聚焦資源,
這過程中也包括砍掉自己過去最引以為傲的產品線......等。
雖然不知道這個賭注最後能不能讓 SONY 再創高峰,或許 SONY 會從地球上消失,
但起碼這個科技創新的巨人,思考著「不進則亡」的原則,走出了它變革的第一步。

而推動歷史的偉大創新,不正伴隨著高風險起舞嗎?SONY的未來,值得期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