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dy Living Note]「想變強,就要到偉大的航道上。」
*首先聲明:我沒有打電動。
我曾經跟幾個學弟講過,
大學階段可以試著塑造
「個人的品牌」。這是甚麼意思呢?
我的意思不是要去做些甚麼驚人之舉,讓全校都認識你;
也不是說要去參加演藝圈的各種比賽,讓全台灣認識你;
事情很簡單:透過在學校的表現,就可以塑造個人的品牌及形象。
而這個品牌形象,會成為你累積人脈的基礎。
一到了分組的時候,就會趕緊去抓「靠得住的神人」,
而我們怎麼知道這些人是「大神」呢?
常常會依賴自己的認知以及私下的管道(朋友、朋友的朋友......),
加減了解一下這個人的背景、經驗,
希望這個學期能上對船、坐對車,
平安順利的走過這個學期。
我們期待和神人同一組,但以同樣的,
神人也喜歡和神人一組,至少也得和認真負責可靠聰明的人一組,
這是人之常情,
誰不想從神人身上學到更多?誰不想輕鬆過一學期?誰會想被搭便車?
而大部分的人在短期的合作上不會花非常多的時間蒐集對方的底細,
就跟我前面講的一樣,肯定是藉由私人的網路去了解一個人能不能當自己夥伴。
而你能不能跟神人一起學習,端看你在其他人眼中的工作態度以及成果。
很高興在大學四年內,因為個人的興趣以及志向,
有機會能接觸國貿系和外交系,還有在這兩系雙主修的朋友,
並幸運地能跟他們一同合作完成一學期以上之久的專案。
做報告的過程中,我也認識很多「神人」,
誰最會帶領團隊?誰最有創意?誰最會做簡報?
誰最會去找資源?誰最懂某某學科?誰是最認真負責的人?
某項專長,對應到某個特定的人,這就是個人品牌。
在有幸和神人同工、上課的過程中,
很容易會知道那個圈子裏面有哪些其他高手。
而實際上如果表現真的很不錯,嗯嗯,
很快地你就會列在口耳相傳的名單中其中一位;
當這批高手身懷絕技的投入職場以後,
我想大部分的人不會忘記你的實力、做事情的態度、你的豐富經驗,
這個就是好的個人品牌形象,也是人脈累積的第一步。
反過來說,當你搞砸了好幾次、搭便車了好幾次,
或許可以在學期末的成績單上拿到其他人努力幫你弄出來的成果,
但同時也失去了其他人對你的信任,也失去和高手一同合作的機會,
當你踏入職場時,這種壞的品牌形象會需要很久很久的時間才能彌補。
丹琪說得一點都沒錯:這個圈子很小,千萬別在合作中惡搞你的學長學弟。
具體來說怎麼做才能塑造個人的好品牌呢?
由於大部分的人,未來的目標、工作範疇並不僅限於自己的科系,
我是滿建議多去校園中其他的學系修修課,
多多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嘗試著在每一次的合作中全力以赴,
新聞系的學弟妹更應該把握學分少、政大資源多、學系多的優勢,
去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不要以為只有採訪才能建立人脈,
趁大一、大三、大四的時候,投資一點時間在結識校內的高手吧。
我想起自己曾經建議過一個對行銷頗有興趣、口才和簡報能力
都非常優異的外交系學弟去商學院選修行銷管理,
去接觸不同的領域文化和做事方式。
另外也試著發揮他的簡報天分,塑造他的形象。
前不久跟他聊到這學期的收穫,他提到自己在報告中的一些收穫,
想法的週全、取得資料的嚴謹......更重要的是,
老師也看到他和台下聽眾的互動能力。
相信這次的跨界演出,不只是讓他學到不少東西,別人也看到他的優勢,
所謂的個人品牌形象,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
想要讓自己和更多的神人一同做事、提升自己視野嗎?
那就開始努力的塑造個人的品牌吧!
很贊同營造自己為個人品牌的點子,由其在現今的社會下,想要出頭就要有實力,但是若空有實力,而沒有去維護實力的聲譽人家根本看不到你也不會對你有好的觀感,自然就瞧不到所謂的「實力」了,塑造自己為品牌還真是貼切,不過台灣這個教育體制畸形的地方,很多人到現在都還在搞代工,搞父母期許代工,主流價值代工,走了一輩子都沒走來,品牌不易啊。
回覆刪除哈囉學弟!歡迎你來!
刪除塑造個人品牌正如你所講的,需要實力,
但我想「實力」有很多種定義,例如「代工」本身也是一種實力,
它在過去工業化時代強調分工、穩定的時期,是「非常有用的實力」。
但在快速變遷的當今世界,「代工」反而不適當了,
然而社會仍停留在「代工」所帶來的成功夢當中,
這可能是台灣目前面對的問題:代工思維不改變,品牌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