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商業模式對智慧資本投資及企業價值影響 from Friedrich Chen 嗯,上面這份其實是我政大企研所碩士論文的口試簡報。 老實說,這份論文可以說是總結我碩士生涯的一份成果報告:從吳啟銘老師那裡學到企業評價、財務分析的功夫,從邱奕嘉老師那裡學到到策略分析、科技管理與平台模式的知識,從 Yahoo 以及早餐吃麥片的實習經驗中瞭解網路及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狀況。 寫論文的過程還滿幸運:除了自己在研究的過程中越來越喜歡這個研究主題,指導我的吳老師一直很支持我的碩論題目、也在過成功提供很多財務學上必要的支援!所以題目從初次申報到最後都一直沒有改變過,也有更多的時間去盡情探索網路業、電商業的產業動態。 雖然滿可惜,最終論文跑資料的時候沒辦法使用流量、關鍵字排名...等資訊服務業的特殊指標(資料無法確切蒐集之故),不過好在還是能用更具代表性的公開資訊,建構出非財務指標的「智慧資本變數」,並發現原來有很多資服產業的企業價值,是無法完全用財務指標衡量的!反而商業模式的選擇、人力與管理制度這些所謂的智慧資本變數,才是影響產業中企業價值的關鍵因素。下面擷取自我的論文摘要: 資訊服務業為知識經濟下的代表性產業,其企業價值的創造可以說完全來自於智慧資本的累積與影響,而對於台灣經濟而言,資訊服務業亦是新興的成長動力來源。 伴隨著網路科技的發達,近期資訊服務業中亦產生異於過去單方向進行軟體開發及推廣的平台商業模式(Platform Business Model),舉凡電子商務、線上遊戲、社群網站及通訊軟體皆在此範疇內,而根據 Chesbrough(2006)的開放式創新理論,平台型企業是最能適應環境變化,亦能最快、最有效率達到創新的公司,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在資訊服務業中,平台型商業模式如何影響企業在智慧資本上的投資,以及如何影響企業價值。本研究以台灣上市(櫃)資訊服務業近 2012-2014 年的資料為樣本,利用追蹤資料迴歸模型(Panel Regression),控制公司成長面、獲利面、風險面及公司規模,並固定年份所帶來的時間效果,探討在產業當中平台商業模式對智慧資本投資以及企業價值的影響。 實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