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dy Living Note]「這是誰給你的?」

Source:http://mrzine.monthlyreview.org/images/Sources_of_Wealth_for_the_Wealthiest_Americans.jpg

天早上傳播法規期末報告,正好我們組做的是「股市財經節目」相關的議題,
報告完之後,我開始一邊整理老師及同學的點評,思緒又悄悄地飄到別的地方:
這個人民皆股民的時代,什麼東西才是「財富的本質?

 個問題不久前曾經提過:
記得很幾個月以前我也寫了一篇文章分享我對財富的看法,
也就是「財富不是錢,是選擇的自由。」當中文字想要傳達的:
所謂的財富不只是錢,錢可以是財富構成的一部分,但更多時候,
錢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藉由消費去滿足自己更多的願望,
所以錢不應該是整個財富創造的「終點」,而是滿足願望的「媒介」。

的是,這幾天剛好也在讀破壞式創新大師、
這本書結合管理的理論,與大師所見、所聞、所體會的人生經驗,
試著幫讀者建立起一個「注重長期幸福,而非短期利益」的思維方式,
在工作找到熱情、擁有合宜的家庭關係、並堅守正直的人生。

中的第二章「如何讓你的熱情燃燒?」,有一個篇章也在討論「財富」:
根據Herzberg的「動機理論」,
一個人在工作、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受到兩個因素影響,
包括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動機因素(Motivation Factor)
地位、薪水、工作穩定......屬於保健因素
這些因素,通常並不能為人在工作時帶來真正的快樂,
唯有包括具挑戰性的工作、責任的承擔與個人發展......動機因素
才能讓我們從工作的過程中,感覺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這種動機是由內而生的動力,不需要外力的鞭策或激勵就能運作。
而通常,當我們真的「樂在工作,而不把上班當作負擔」、
也就是當我們真正找到「志業」時,
動機因素往往能驅動保健因素,如同三個傻瓜的名言:
「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隨你。」

我認為,這些都是理想狀況:

即使我們做到熱愛的工作,我們很多時候,還是會受制於「錢」,
這個財富創造的過程,
「錢」和其他保健因素依然是最容易轉換成其他價值的標的,
人類好像會一不小心犯錯、貪婪,
在歷史上複製出新奇有趣的「金融經濟危機N.0」,
即使當我們創造了許多的法律規範自己的貪心,
也試著真實的悔改、依靠上帝,
在「使用財富」上小心翼翼。卻還是無法脫離泥淖。

IC Jan學長投資人最想聽的是?的這篇文章,給了大家一點新的想法。
這篇文章談的是創投與新創事業所有人的關係,不應該只是「純粹的金錢往來」,
而是「會給你除了錢以外,也包括經驗、想法的夥伴。」

給了我別的思考方向:過去我們總是在規範和強調「怎麼用錢、用資源」,
卻很少真正的去好好想想「這個錢或資源是從哪邊來的?
就算有,也只是去粗淺的用法律和道德判斷「這個錢是不是乾淨的錢?
而不去考慮「這些給我錢或資源的人或機構,除了希望我幫它轉換更多價值外,
還會想要我更積極地做些什麼,能夠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事情?

們整個社會對於資源往來之後的思考太少了,
拿到錢的人只要不製造交易過程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
似乎就可以免除一切的社會責任,恣意的浪費這些財富重新分配所產生的價值。
例如拿到高額獎學金、中了樂透的跑去買紅色法拉利、住豪宅、過奢華的生活,
造成資源沒辦法妥善地分配到最適當的活動上,而這種道德危機的結果,
就是更少的人願意提供資源重分配的機會,或是乾脆不去監督後續的資源利用,
造成「你都不尊重我提供給你的錢了,我幹嘛還要尊重你」的惡性循環。

們所處的世界,越來越強調個人價值的實踐,的確,
找到內心的熱情得以自由擴張、拓展的志業(Vocation)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讓每天的工作生活,就好比享受假期(Vacation)一樣自在,
但在找到志業的下一步我們仍因考慮「資源」的妥善使用,
除了認清「財富不只是錢,更是選擇的自由」之外,
或許更應該分辨這些珍貴資源的「來源」,以及這些願意提供資源的人,
想要我們做些甚麼?是拿來做惡事?還是期許我們藉由他的幫助來改變世界?

這,是我們接下來可能每天都會遭遇到的問題。
------------------------------------
歡迎上創新與創業研究社群@Google+一起發掘用商業改變世界的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