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IT產業的本質,然後是給傳播學生的建議」


大學主修傳播&外交,現在人在念企研所,同時在一間新創網路公司實習,
前一陣子閒下來的時候(噢,當然不是這個明天還要考計量經濟學的日子) ,
稍微去想了這三件事情的關聯性,因為,嗯,總希望事情之間可以 Leverage,
希望這幾個佔據我當前生活的元素,可以相互補對方的不足之處。


會這麼想的起點,其實是在 iHealth愛健康 實習的過程中,
一開始都在寫文章、下標題、排版...等,這些類似媒體人的事情,
有一段時間不免自嘲:大學時代半路出家,跑去念經濟和財務,
結果現在好像又跑回來當媒體人,是不是在那邊浪費時間?

但在網路圈混了一陣子,卻也慢慢體驗到這個 IT 產業這個領域,
其實本質並不是一個單純由 0與1 、由科技所構成的世界; 
因為科技只是工具,這個工具是為了要幫助我們更容易完成有價值的事,
更具體來說,IT 科技的存在意義不是為了讓資訊更快、更多,
而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因為資訊更有效率的流通而變得更美好。

前一陣子緯來日本台在重播「多金社長小資女」這齣日劇,
或許因為是以網路創業為基調、人設參考了很多 Jobs 故事的日劇,
從半澤直樹後就沒有再看日劇的我,居然也默默地把它追完了。
而最後一集有一段主角日向社長的對白,恰好呼應了我上面所思考的「IT本質」:


如果您也抓緊了 IT 產業那「資訊流通」基本出發點,
就能了解:網路,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讓傳播這門學問變得不再一樣,
儘管網路正在逐漸打破過去由大眾傳媒壟斷的媒體環境,
我們也看到各式各樣的網路媒體興起、傳統紙媒的轉型、Twitter等社群變成及時新聞台等,
但不論科技再怎麼破壞、又創造現有體制,「讓資訊流通」的傳播本質依然不變。

當我換用這個角度想,自己念商學院的過程中,也驚奇的發現類似的體悟。
這學期修習了人生第一堂行銷管理課,在這個商學中教我們「做生意」的學問中,
我似乎也看到了「傳播」在這當中的作用力。商業裡的傳播,
不只是指對顧客的 IMC(整合行銷傳播),也包括經營流程中,對內、對外的價值傳遞。

突然想起,在大學新聞系時的恩師臧國仁教授,
在那個我正想轉去金融系完成學業的當時(雖然現在還是在弄財務金融),
在談論中、在傳播理論的課堂上直接與間接的告訴我:

傳播不是指新聞、廣電、廣告...這些,傳播比你想得更廣,
傳播的根本就是「說故事」,你還沒搞懂怎麼說故事,不是很可惜嗎?

現在正從事網路業的工作,身處這個結合商業與媒體業特性的環境,
再次想起臧老師的一席話、想起自己在工作中所得到的體悟,
總是覺得,自己當初非常幸運地做了那個決定。

去年,曾經做了個「寫一篇給予傳播科系學生的職涯建議」的文章承諾,
不過這一年來,我自己開始實習了、工作了、認識更多厲害的人了,
才發現自己並不夠格給予一些好的建議,但如果真的要給過去的自己一些想法,
我想下面這幾件事情,是會給過去的我去做的:

0.網路產業會是個傳播媒體人的好選擇:

>本質相通,而且更有趣,但在學校時,你可能會需要下列幾個建議:

1.傳播就是說故事:

>不要把傳播僅限於新聞、廣電、廣告,「說故事」當思考軸心。

2.具備商業的Sense:

>多吸收財經類的訊息,修一些商學課程(經濟、會計、統計)來解讀那些財經內容。

3.不要排斥科學與數學:

>有些人是因為數學不好才來念傳播,但一來,你數學其實沒有那麼爛,
二來,就算數學爛,也不會影響你去接觸有趣的科普資訊,不影響你去學寫好玩的程式,
而且說不定接觸這些資訊、寫出你這一生第一個網頁時,你就突然開竅了。

4.一定要學會寫程式:

>念文組的學生常常被人家講「不切實際」,沒有辦法像工科「做出點什麼解決問題」,
但基於前面一點,作為一個學傳播的學生可以試著用寫程式讓這些人閉嘴。
程式只是個工具,重點還是傳播人腦袋裡那些豐富、綜合且經過整理的內容。

5.多看書、多去實習、多出去走走,充實自己的知識:

>念傳播的學生,不應該把自己當作寫稿機器、做ppt機器,那些的確是好用的技能,
但卻不是讓我們有競爭優勢的力量來源。我們應該將自己定義為知識工作者,
真正的價值在於「將複雜事物轉變為他人可吸收的內容」,
這需要將自己變得博學(但絕非嚼多不爛,謝謝 Tech Orange 小全學長的提醒),
需要有能力把複雜困難的知識融會貫通,而這些都可以靠著努力逐步建立。

最後想說的是:傳播的學生,絕對可以超越自己的學歷背景,去創造一些沒人想過的事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閱讀筆記:Manners Maketh Man -- 禮儀,成就不凡的人

商業分析師:什麼是商業模式?不,請不要給我看《獲利世代》...

商業分析師:冗長分析便利商店產業(上)